生活饮用水检测,矿泉水质检 常州市环境监测中心

编辑 2018-10-17 656

一、机构:

常州市环境监测中心隶属于常州市环境保护局,成立于1978年,为国家二级站,是具有环境监测等职能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。中心内设12个科室,下属单位为人居环境检测防治中心。200910月增挂宣教中心牌子,是全市环境监测系统的“网络中心、技术中心、数据中心”。2010年元月,经常州市编制委员会批复,常州市环境监测中心升格为副处级。

二、职责:

主要承担全市环境质量监测、污染源监督监测、环境管理执法监测、对外技术服务和环境监测科研任务等五个方面工作,涵盖地表水、饮用水、环境空气、功能区噪声等15个领域的监测。同时负责小康环境质量、生态建设、清水工程、蓝天工程、太湖治水等政府中心工作和重点工程的环境监测。

三、理念

在发展过程中,中心不断总结历史经验,以适应新形势、新任务的要求,同时另辟蹊径,秉持科学发展理念,形成了具有环境监测特色的常州模式

发展战略:质量作保障、特色兴事业、创新引发展

质量方针:科学、公正、高效、创新

体系建设:质量体系、技术体系、文化体系

发展目标:省内领先、国内一流、国际接轨

发展思路:以科研带监测、以学术促技术

监测管理:风纪检查、时效督查、质量考核

文化建设:文明创建、特色文化、道德讲堂

四、资质、能力

199012月在全省率先通过省级计量认证(CMA);20035月通过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(CNAS);201011月被正式批准为国家环境标准样品协作测定实验室(IERM)。目前,已形成水和废水、空气和废气、降水、噪声、振动、生物、土壤、固体废物和室内环境等8大类400多项监测能力。

近几年来009年,在全省13个地级市中率先实现水质109项全分析能力突破;生物生态监测与科研已跻身全国前列,形成了生物预警、亲子鉴定、自动监测等方面的鲜明特色亮点,并在有机分析、综合分析评价、危险废物鉴别等多方面全力攻关,力求短时期内取得监测能力的大突破、大发展。

五、实力

工欲善其事、必先利其器。中心目前拥有现代化实验室2200平方米,建有完善的内部局域网络、宽带因特网,实现了办公自动化,固定资产总值4545万,已成为全市环境监测的技术中心、网络中心、数据中心。装备有等离子发射光谱、气相色谱、离子色谱、高效液相色谱、气质色质联用仪、GC-MS等大型先进分析仪器30多台套;具备固相萃取、数码罐、快速溶剂萃取仪、吹扫捕集系统、冷冻干燥机等进口前处理设备10余台套,配备空气和水质应急监测车1台,监测用车10台、哈希等快速反应、PDV6000重金属测定仪、ADCP流量计、YSI6600V2多参数水质监测仪、便携式傅立叶红外多级分气体分析仪、X-AM7000型五合一气体检测仪、PGM-7340PID检测仪等应急监测装备。

全市境内有市建水质自动站18座、省建水质自动站12座、空气自动站8座以及3个噪声站,一个综合水、气、声三种环境要素的预警监测系统基本建成,并进行水站全托管社会化运维模式的大胆尝试;同时,还建成饮用水生物在线预警系统、滨江化工园区特殊污染物监测预警、厂界废气自动报警系统,形成了应用综合手段、突出重点区域、锁定重点目标的自动预警监管体系。

六、人才

人才战略是我们永远不变的选择。近年来,我中心大力实施人才引进,吸引了一批学历层次高、知识结构新、富有责任感的年轻人加入到环境监测事业。目前监测中心在编人员88人,人居环境检测中心5人,社会化用工人员42人。其中:博士5人,硕士25人;研究员级高工2人,高级工程师14人,工程师33人。基本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、能级匹配、技术精专、富有朝气的监测队伍。

同时,不断创新和完善“培养人才、吸引人才和用好人才”的体制机制,坚持正确的人才评价导向,强化人才资源能力建设,实现了人才资源有效利用和增大效应,为推进站各项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七、科研

十五期间开展监测科研共计23项,其中国家级课题3个,省级课题9个,市级课题11个,其中4个课题分别获得省级和市级科技进步奖项。

十一五期间,我站科研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,科研课题的数量、质量、层次不断提高。已开展科研课题29个,其中国家级课题7个,省级课题14个,市级课题8个。6项国家水专项课题、10项国家环境标准制订为年轻科技人员提供了广阔的舞台,必将“孵化”出一批监测科研

  • 联系: 陈工
  • 手机: 18575269955
  • 固话:0519-86901560
  • 常州市环境监测中心
    最新回复 (0)
    返回
    发新帖